“我最近喜欢给宝宝买山楂棒棒糖,不添加白砂糖,感觉挺健康的。”北京消费者殷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一直关注孩子的健康,对于易引发肥胖、龋齿等的食品,她都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因此一看到宣传,就决定下了单。


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看到,英氏、宝宝馋了、爷爷的农场、咔淇小屋、光合星球等品牌都已推出山楂棒棒糖产品,主打的就是0添加白砂糖,添加的是海藻糖,同时还有品牌添加了鸡内金等药食同源物质,暗示“吃饭香”等作用。有店铺客服告诉新京报记者,海藻糖属于代糖,能够降低孩子患龋齿的风险。


不过专家指出,海藻糖并非代糖,与减肥并没有关系,海藻糖的好处更多是发挥在食品工艺上和保湿上。从预防龋齿的角度来看,海藻糖本质还是添加糖的一种,孩子不宜多吃,最健康的还是不吃添加糖的加工食品。


商家称“海藻糖”更适合宝宝


孩子喜欢吃棒棒糖,但是家长却有点担心,过多的糖摄入容易引起龋齿,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顺应家长的需求,推出0糖棒棒糖或者不添加白砂糖的棒棒糖。


“当季鲜果打浆,支持山楂不吃糖”,某电商平台英氏旗舰店售卖的一款“英氏忆小口山楂棒棒糖”的宣传页面显示,该产品0添加白砂糖、三重开胃食材、100%鲜果打浆、辉县山楂,由于没有添加白砂糖,“每天吃都不怕”。据介绍,该产品采用海藻糖控甜度,海藻糖甜度约为白砂糖的45%,不会过分甜腻;配方中含>80%真实水果,果香浓郁,自然酸甜。产品表面会有白色粉末,这些粉末是海藻糖,为了在生产过程中方便脱模使用。海藻糖不易引起龋齿,孩子可以放心食用。


据店铺客服介绍,海藻糖可在人体小肠内被吸收,并被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从而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用于新陈代谢及日常活动消耗。


在某电商平台咔淇小屋旗舰店内,其销售的一款“咔淇小屋小兔山楂棒”产品的详情页面,也介绍产品配料中含有海藻糖。根据客服的说法,海藻糖是一种天然糖类,在口腔内不发生分解,不产生酸,不产生引起龋齿的不溶性葡聚糖,对婴幼儿的牙齿和牙龈发育无不良影响。且海藻糖不像其他低致龋性的甜味剂有泻下作用,能够起到良好预防龋齿的作用。


在某电商平台爷爷的农场旗舰店内,一款山楂棒产品的详情页面显示,产品不添加白砂糖,“不惧龋齿”,“你还在为宝宝吃糖而烦恼吗?吃糖过多易对宝宝身体造成以下危害:长蛀牙、不爱吃饭、影响发育、导致肥胖、引起糖尿病。选用不加白砂糖的山楂棒可以降低龋齿风险,酸甜可口还解馋。”根据配料表,该产品也使用了海藻糖,店铺客服称,海藻糖广泛存在于蕨类植物、藻类中,是一种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是宝宝可以吃的,更适合宝宝。


在某电商平台宝宝馋了旗舰店中,一款“山楂小葫芦”产品的详情页介绍称,0添加白砂糖,其配料表显示使用的是麦芽糖醇液、海藻糖、低聚果糖等原料。店铺客服称,海藻糖是食品原料的一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天然糖类,日常的食物蘑菇类、海藻类、豆类、虾、面包以及酵母发酵食品中,都含有较高的海藻糖。海藻糖在口腔内不发生分解,不产酸,也不会产生引起龋齿的不溶性葡聚糖,且甜度是白砂糖的40%,所以使用海藻糖是安全的天然成分。


专家:海藻糖“热量低”是错觉


在上述产品中,海藻糖成为主要甜味来源之一。那么,什么是海藻糖?


公开资料显示,海藻糖又称漏芦糖、蕈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一个非还原性双糖。食物中添加的海藻糖,实际上基本都是以淀粉为原料合成的,而不是从海藻里提取的。由于不具有还原性,对热和酸碱都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在与氨基酸、蛋白质共存时,即使加热也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可用于处理须加热或高温保存的食品、饮料等。


海藻糖属于安全无毒的物质,2000年前后,美国、加拿大、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批准海藻糖用于食品,有的是作为食品原料,有的是作为食品添加剂。2014年,中国也批准海藻糖作为食品原料,可以添加到各类食品中。


对于各个品牌宣传的食用海藻糖的“不长胖”的作用,科普作者顾中一表示,海藻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45%,且味道温和,没有后味,口感清爽,所以经常给人一种“热量低”的错觉。但其实,海藻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双糖,和蔗糖一样,每克提供4kcal能量,能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吃多也会胖,和减肥没什么关系。


对于引发龋齿的问题,顾中一表示,确实有一些研究表明,海藻糖引发龋齿的可能性比蔗糖低,但海藻糖本质还是添加糖的一种,孩子当然不宜多吃。成年人也要控制,每天添加糖的摄入最好限制在25g以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曾在2023年发文称,对于高血脂的消费者,有些食品可能会标榜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却添加了其他类型的糖,如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和看似健康实则是精制糖的“海藻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醒,如果食品的配料表中前几位出现了以下成分(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海藻糖等),最好不要食用。


事实上,吃糖并非是孩子引起龋齿的唯一因素。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邱静怡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疾病。是由细菌因素、食物因素、宿主因素和时间因素,四者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中,细菌因素是指,口腔中的特定细菌(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 会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这些细菌通过代谢食物残渣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表面的矿物质(如钙、磷)溶解,最终形成龋洞。


对于预防龋齿,邱静怡表示,除了减少糖分摄入,例如严格控制糖果、饼干、蛋糕等甜食的量和频率,吃完清水漱口,有条件时刷牙,还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建议每天至少一次,推荐三餐后都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杜绝不良习惯,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到专业机构定期涂氟等。


添加“鸡内金”能消食?


在一些山楂棒产品中,品牌会选择加入鸡内金、低聚果糖等材料,并且用“吃饭香香”“呵护娇嫩小肚肚”等词语进行宣传。


宝宝馋了一款“山楂小葫芦”零食的配料表显示:山楂(>37%)、麦芽糖醇液、海藻糖、低聚果糖(>9%)、浓缩苹果汁、麦芽提取物、鸡内金提取物(>0.05%)。在宣传时提出“鸡内金+益生元三重配方,吃饭香香”,店铺解释称,三重配方为山楂、鸡内金、益生元。


光合星球一款“好胃口桑葚山楂棒”产品,配料表显示,山楂(≥44%)、低聚果糖(≥21%)、赤藓糖醇、海藻糖、桑葚(≥3.5%)、山药、鸡内金粉。该产品在宣传时表示,“山药鸡内金,药食同源吃饭香”“益生元+膳食纤维,肚肚好舒服”,同时针对“好胃口”一词,店铺特意用较小的字体标注“好胃口是指父母对宝宝的期望”。


据了解,鸡内金是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角质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剥下内壁,洗净、干燥,生用、炒用或醋制用。药用鸡内金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但平素脾虚无积滞者需慎用。


对于低聚果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7月在“科普中国”平台发文称,低聚果糖又叫作果寡糖或是蔗果低聚糖,属于益生元的一种,是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当人们摄入低聚果糖后,它会被肠道中的有益菌利用,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有研究提到,雪莲果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比菊粉更优秀,是其1.5-2倍。并且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它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可以让粪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促进粪便成形,质地变得柔软,同时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不过上述文章也提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的建议,低聚果糖的特定建议值为10克/天。研究显示:如果低聚果糖摄入量达到15克-30克/天,可能会出现胀气、排气增多的现象;当摄入量达到40克/天,则会出现肠鸣音和腹部绞痛;当一次摄入量达到55克时,多数会出现腹泻。


事实上,部分产品虽在产品名称和商品页面突出鸡内金、低聚果糖等成分及其功效,但产品药食同源成分实际添加量不高。根据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以质量计)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上述产品中,鸡内金粉都被排在配料表的最后一位。宝宝馋了“山楂小葫芦”鸡内金提取物>0.05%,一盒产品的重量为90g,那么鸡内金粉在一盒的含量可能不足0.1克,仅为>0.045克。光合星球的产品甚至并没有标注出鸡内金粉的添加量。


根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而根据2025年3月发布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通则》(2027年3月16日实施)规定,在食品标签上特别强调添加或含有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应采用在配料表中明示或附加文字说明的形式标示该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食品中的配料或成分若在食品名称中提及,应标示其相关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也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有专家指出,不能过分相信食品中添加药食同源物质,因为药食同源成分作为药用需要进行炮制。当药食同源的物质作为食品时,无论其是否仍具有中药效用,都不应以药效作为噱头进行宣传。从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食品中添加的食药物质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才能起到良好的生理保健作用,添加量太少起不到食药物质应有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贾宁